当前位置:首页>>教学管理>>教研教改>>内容...
中职专业课教学评价误区及其纠正策略研究
来源:靖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发布日期:2016-12-07 浏览量:2830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对中职学校教学评价提出要求:“加快建立就业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检查制度。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建立和完善定期评价检查制度。”教学评价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职教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是规范教学过程、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改进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评价有效性,本文围绕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特点,在探讨其专业课教学评价误区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策略。

    一、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特点

    职业教育教学评价是根据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要求,按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划对教学过程的要素和效果做出价值判断的活动,其目的是检查、调控、激励和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其教学评价除了具有普教的一般性特征之外,还具有鲜明的职教特征。

    (一)职业性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能力本位的教育重新兴起,培养职业能力成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主导理念。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提出以能力为本的职教理念,当前职业院校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指导思想上更具职教特色,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删掉了大量理论分析内容,以具体职业能力为本位,将教学要求调整为“能做什么”,确立了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职业导向性。评价标准的职业性内涵包括:职业能力及相关知识、普适性能力及相关知识、学术能力及相关知识等三个方面,其中职业能力及相关知识是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核心内容。

   (二)动态性

    由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各行业对其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不断提高。即使同一专业不同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等方面也表现出差异性。中职专业课教学评价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和行业发展趋势,坚持动态评价机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用人标准不断调整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以动态评价促进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行业发展新要求。

   (三)过程性

    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过程性有两层涵义:一是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为无论是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技能形成还是职业素质养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不断累积、训练、培养的渐进过程。关注学习过程就是关注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二是运用过程性评价方法。过程性评价是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三位一体的评价,它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除了评价学习的智力因素之外,还注重对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学习动机、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进行评价。它将评价嵌入到学习过程中,使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交互、融合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必由途径。这种“过程”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应该成为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基础理念。

    职业教育的过程性特征要求在进行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时,把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实习实训等实践活动过程紧密结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利用过程性评价“全面、及时、灵活、深入和可持续”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优化学习过程,强化学习效果,培养职业道德,使其成为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职业能力形成与人格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中职专业课教学评价误区

    对应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的更迭,人类的文化价值观也经历了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到“人格和谐发展”三次转折。传统的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的教学评价理念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基于“人格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审视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评价实践,发现存在以下操作误区:

  (一)偏重量化评价与理论考核,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长期以来,中职校专业课教学评价以量化评价为主。虽然这种评价手段操作性强、结果客观、具有较高信效度,在教育评价实践中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但是它主要运用传统纸笔测验手段,偏重理论知识考核,偏离了职业教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同时,传统纸笔测验方法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偏离了教学评价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的核心思想。实践表明,这种偏重理论考核的量化评价不利于中职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的养成,失去了教育中最有意义的部分,很难实现教学评价的积极意义,也难以在根本上保证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形成了负面影响。

   (二)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忽视诊断与调控功能

    教学评价的核心功能是诊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和学习方法,调控教学与学习过程,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研究发现,中职校专业课教学评价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用分数、等级、通过与否等记分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鉴定,评价结果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指导和反馈。评价完成后,该阶段的学习即告一段落,成为这一阶段学习的终点。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单一评价机制难以通过评价诊断中职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做到及时监控教学过程、反馈教学效果、调控教学进程、改进教学方法,难以有效发挥教学评价的诊断、反馈和调控功能。

   (三)教学评价主体单一,难以有效调动各方力量

    在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评价过程中,其评价主体一般为任课教师,没有形成包括学校管理层、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评价模式。这种单一评价主体很难保证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全面性和动态性。学生被排斥在评价主体之外,缺少了一份对他们的尊重,难以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行业专家、用人单位等相关利益主体对教学评价的参与,难以根据社会需要动态调整教学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不能有效调动各方力量从不同角度思考课程教学改进策略,进而对中职校专业课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提出较为全面的建设性意见。

    三、中职专业课教学评价纠正策略

    针对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评价存在的操作误区,提出如下策略思考:

   (一)树立以“人格和谐发展”为主的评价观

    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育的本质所在。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评价应树立以“人格和谐发展”为主的评价观,“始终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摆在第一位,直接指向教育评价的终极目标,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也就是说,除了传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之外,积极的学习态度、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创新精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审美能力等等同样是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转知为智,化智为德,关注人的价值,不追求短期利益,利用教学评价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使师生在对价值理解和认识的过程中体会发展的深刻意蕴。同时,评价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差异灵活处理,不僵化、不呆板,不对所有学生采取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与发展。由此践行学生“人格和谐发展”的教学评价观。

  (二)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动态评价标准

   在进行中职专业课教学评价时,应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动态评价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是指能准确地梳理、归纳出本专业学生所需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并以此为主线构建中职专业课教学评价标准,开展有效的教学评价,这是职业教育凸显职业性的本质要求。“动态”是指制定动态的专业课评价机制,使之紧跟时代步伐,预测行业发展趋势,根据社会需求、行业用人标准不断调整专业课程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以动态评价机制促进中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升中职生的职业适应性,从而凸显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动态性特征。

   (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评价方法

    传统教学评价的重心在于通过纸笔测验等传统测试手段对教学效果进行终结性评价。但是,仅仅运用量化手段进行终结性评价,难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究能力、努力情况、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进行价值判断,也不能有效应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必须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使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互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互补充,科学实证与人文理解有机融合,发挥各自优势,以此弥补单一评价方式的不足,从而凸显职业教育教学评价的过程性特征。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达到中职专业课教学评价的理想状态,可以引入档案袋评价和表现性评价方法。档案袋评价方法可以实现对中职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特长、不足和勇于挑战的行为,着重审视发展变化的学习状况,注重多元智能的培养。表现性评价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者模拟真实的职业情境中,通过演示、实验、调查或科研项目等方式,亲自完成一项具体任务,实现对其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等的价值判断,综合考量其职业能力。

  (四)强调多元化评价主体与学生自评

    现代教学评价改革高度关注评价的民主性与被评价者自身的主体性,注重课程教学相关利益各方意见的采集,关注被评价者自身感受。在进行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评价时,除了任课教师外,还必须有学校行政领导、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多元化主体的参与,从而实现不同角度倾听各方建设性意见,保证评价标准的动态调整,加强教学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客观性。

    学生既是教学评价的客体,又是教学评价的主体。强调多元化教学评价主体不应把学生排斥在外。学会评价是学会学习的一部分,发展评价能力成为人生必备的要求,它能促进人的终身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评价过程中要强调学生自评与同伴评价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自我反思,提升职业素养。